tiit

0.0.1-beta • Public • Published

titbit

titbit是运行于服务端的Web框架,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Web后端开发,可能需要一些HTTP协议和前后端通信的知识,这可以在 https://www.w3xm.top找到。

Node.js的Web开发框架,同时支持HTTP/1.1和HTTP/2协议, 提供了强大的中间机制。

中间件模式做了扩展支持按照请求类型执行,同时支持根据路由分组执行。抽离出了请求过滤模块,方便维护和替换。解析body数据也改成了独立模块,并提供一个中间件,但是框架会有默认启用并提供了设置项。

大部分核心模块都使用class进行了重写,路由部分进行了大量修改,使用更简单了,并且采用了分离式分组设计。

更多内容,查看wiki

核心功能:

  • 中间件模式
  • 路由分组/中间件按照路由分组执行
  • 中间件匹配请求方法和路由来执行
  • 开启守护进程:使用cluster模块
  • 显示子进程负载情况
  • 提供了解析body数据模块
  • 支持通过配置启用HTTP/1.1或是HTTP/2服务
  • 支持配置启用HTTPS服务(HTTP/2服务必须要开启HTTPS)
  • 限制请求数量
  • 限制一段时间内单个IP的最大访问次数
  • IP黑名单和IP白名单

安装

npm i titbit

最小示例

'use strict';
 
const titbit = require('titibit');
 
var app = new titbit();
 
var {router} = app;
 
router.get('/', async c => {
  c.res.body = 'success';
});
 
//默认监听0.0.0.0
app.run(2019);
 

获取URL参数和表单数据

'use strict';
 
const titbit = require('titibit');
 
var app = new titbit();
 
var {router} = app;
 
router.get('/q', async c => {
  //URL中?后面的查询字符串解析到query中。
  c.res.body = c.query;
});
 
router.post('/p', async c => {
  //POST、PUT提交的数据保存到body,如果是表单则会自动解析,否则只是保存原始文本值,
  //可以使用中间件处理各种数据。
  c.res.body = c.body;
});
 
app.run(2019);
 

上传文件

默认会解析上传的文件,你可以在初始化服务的时候,传递parseBody选项关闭它,关于选项后面有详细的说明。 解析后的文件数据在c.files中存储,想知道具体结构请往下看。

'use strict';
 
const titbit = require('titibit');
 
var app = new titbit();
 
var {router} = app;
 
//添加中间件过滤上传文件的大小,后面有中间件详细说明。
//第二个参数表示只针对POST请求,并且路由命名为upload-image路由执行。
app.use(async (c, next) => {
  //解析后的文件在c.files中存储,通过getFile可以方便获取文件数据。
  let upf = c.getFile('image');
  if (!upf) {
    c.res.body = 'file not found';
    return ;
  } else if (upf.data.length > 2000000) {
    c.res.body = 'max file size: 2M';
    return ;
  }
  await next(c);
 
}, {method: 'POST', name: 'upload-image'});
 
router.post('/upload', async c => {
  let f = c.getFile('image');
  //此函数是助手函数,配合解析后的文件使用。
  //会自动生成文件名。
  try {
    c.res.body = await c.moveFile(f, {
      path: process.env.HOME + '/tmp/image'
    });
  } catch (err) {
    c.res.body = err.message;
  }
}, 'upload-image'); //给路由命名为upload-image,可以在c.name中获取。
 
app.run(2019);
 

c.files数据结构


{
  "image" : [
    {
      'content-type': CONTENT_TYPE,
      filename: ORIGIN_FILENAME,
      start : START,
      end   : END,
      length: LENGTH
    },
    ...
  ],

  "video" : [
    {
      'content-type': CONTENT_TYPE,  //文件类型
      filename: ORIGIN_FILENAME //原始文件名
      start : START, //ctx.rawBody开始的索引位置
      end   : END,   //ctx.rawBody结束的索引位置
      length: LENGTH,  //文件长度,字节数
    },
    ...
  ]
}

c.getFile就是通过名称索引,默认索引值是0,如果是一个小于0的数字,则会获取整个文件数组,没有返回null。

中间件

中间件是一个很有用的模式,不同语言实现起来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,这个框架采用了一个有些不同的设计,并没有参考其他代码,当初是独自设计出来的,目前来说运行还很好,如果有问题,也请不吝赐教。

中间件图示:

此框架的中间件设计需要next中传递请求上下文参数,除此以外,其他使用都没有任何区别,在设计层面上,并不是根据中间件函数的数组取出来动态封装,递归调用,而是在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执行链条,并且按照路由分组区分开来,也可以识别不同请求类型和路由确定是否执行还是跳过到下一层,只要请求过来就马上开始执行,所以速度非常快。参考形式如下:

 
/*
  第二个参数可以不填写,表示全局开启中间件。
  现在第二个参数表示:只对POST请求方法才会执行,并且路由分组必须是/api。
  基于这样的设计,可以保证按需执行,不做太多无意义的操作。
*/
app.add(async (c, next) => {
    console.log('before');
    await next(c);
    console.log('after');
}, {method: 'POST', group: '/api'});
 

为了兼容常见框架,提供use接口添加中间件,使用use添加的中间件按照添加顺序执行,而add接口添加的则是采用标准的洋葱模型,按照添加的顺序逆序执行,这两种方式,包括PHP、Python、Node.js在内,都有使用,开发者根据习惯和需要决定如何使用,不过从设计完成后,发现这两种方式可以综合使用,不过比较复杂,不建议这样做。

hook

一般称为钩子,在这里钩子其实也是中间件,那么和之前所说的中间件有什么区别呢?

主要区别就是在一个请求流程中,所在的位置不同,hook在处理data事件以前,可用于在接收数据之前的权限过滤操作。 得益于之前的中间件机制,仍然可以使用第二个参数作为筛选条件。使用的接口是addHook,其参数和use相同。

下图较完整的说明了请求处理过程:

Package Sidebar

Install

npm i tiit

Weekly Downloads

1

Version

0.0.1-beta

License

GPL-3.0

Unpacked Size

518 kB

Total Files

46

Last publish

Collaborators

  • ant-army